在古代,衣领和袖口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人为了美观大方,往往会在衣领袖口处向前点缀刺绣和一些饰物,或表示庄重,或彰显华美。比如,被视为空前盛世的唐朝,流行的是阔领广口袖的服饰,还有吸收胡人骑马装的紧身短小服饰,这两种服装的特点都体现在衣领和袖口上。
作为服装的组成部分,衣领与袖口是最容易脏的,因为这些地方经常和皮肤接触。所以,不能光为了美观,还得考虑实用。故而,衣领与袖口通常会加厚或换做较耐磨的材料。这样一来,衣领袖口不仅有了装饰美观的作用,还有着提携全服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服饰上,衣领与袖口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由于“领”和“袖”既醒目突出,又庄重严谨,并且有表率的作用,因此产生了“领袖”一词。
开始时,人们只是用“领袖”来指代那些非凡的人物,比如《晋书·魏舒传》就说,魏舒仪表堂堂,是人们的领袖。这里的“领袖”仅为“表率”之义。后来,人们就将“领袖”迁移到能够为人表率、统领全局的人身上。而现在,“领袖”一词则专指那些国家或者团体组织的最高领导人。
人们为什么把主持活动、招待他人的一方称为“东道主”?
“东道主”一词出自《左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重耳,早年因为骊姬之难在外流亡了19年,期间受到过赵国、楚国等的帮助,最后由秦国相助返回晋国当上国君。但是在他流亡期间,途径郑国时,郑文公并没有对他施以援手,晋郑两国因此结下了仇怨。鲁僖公三十年的时候,晋国联合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郑文公派出老臣烛之武出使秦国,意图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