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形式方面,《玛祖卡》是三拍子的舞曲,动作并不很快;重拍往往在第二拍上,但第一拍也常常很突出,或是分作长短不同的两个音。这是《玛祖卡》的基本节奏;萧邦用自然而巧妙的手法,把这个节奏尽量变化,使古老的舞曲恢复了它的梦境与诗意。萧邦年轻的时代,在华沙附近的农民中间,收集了很多玛祖卡的音乐主题,以后他就拿这些主题作为他写作的骨干。可是正如李斯特说过的:“萧邦尽管保存了民间玛祖卡的节奏,却把曲调的境界和格调都变得高贵了,精炼了,把原来的比例扩大了,还加入忽明忽暗的和声,跟题材一样新鲜的和声。”李斯特又说:“萧邦把这个舞蹈作成一幅图画,写出跳舞的时候,在人们心里波动的、无数不同的情绪。”
可是所有这种舞曲的色调、情感、精神,基本上都是斯拉夫民族所独有的;所以萧邦的《玛祖卡》的特色,可以说是民族的诗歌,不但表现作曲家具备了诗人的灵魂,而且具备了纯粹波兰民族的灵魂。同时,要没有萧邦那样细微到极点的感觉,那样精纯的艺术修养和那种高度的艺术手腕,也不可能使那些单纯的民间音乐的素材,一变而为登峰造极的艺术品。因为萧邦在《玛祖卡》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有讥讽,有忧郁,有温柔,有快乐,有病态的郁闷,有懊恼,有意气消沉的哀叹,也有愤怒,也有精神奋发的表现。总而言之,波兰人复杂的性格,和几百年来受着外来民族的统治,受封建地主、贵族阶级压迫的悲愤的心情,都被萧邦借了这些短短的诗篇表白出来了。萧邦所以是个伟大的、爱国的音乐家,这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