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中出现了不少迎合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趣味,如把太监买老婆、两个逃兵合娶老婆的畸形故事告诉今天的读者,究竟有多大的现实教育意义?
剧中出现的人物,其阶级性格是极其模糊的,还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当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的严重斗争,对旧社会揭露得不深,鞭挞得不力。
全剧缺乏阶级观点,有浓厚的阶级调和色彩。[16]
②在《茶馆》的三大段落之间,并不存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具体的戏剧逻辑联系。把这幅历时漫长、人物众多、事件庞杂的广阔社会生活画面组织成一个浑然一体、完满自足的艺术品的,是表现于三幕剧之间,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这些正直善良的人物每况愈下、一步步陷入生活绝境的无法抗御的历史“逻辑”,以及与这一“逻辑”相比照的恶的人物随机应变、呼风唤雨、生生不息的同样无法抗御的历史“逻辑”。……不过,也应看到,这一对“逻辑”毕竟是社会学意义上的结论。满足于阐释社会学的概念,甘愿成为“忆苦思甜”的政治工具,必然会限制艺术的才华,妨碍艺术家深入进行自由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