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的长镜运用,灵活的场景调度,以及灵活的剧情设计,灵活的对白,共同造就了这部灵活的独立电影经典:明明是书写现代主义的空虚与焦虑,全是争论与说教的台词在随机的搭配组成整体后却全没有了那份无力感;近于纪录的客观在毫无规律的转换下便成了诙谐的调侃,颇得新浪潮的神韵;而不同于新浪潮的悲怆底色,本片在调侃中调侃,调侃之余依旧调侃,. 但正是这随意的戏耍,内容的逻辑缺失,形式的内逻辑不完整,原来游戏都是刻意的动作,虚无到头来只是造作的忧愁,浪人们毕竟还是在都市里. 值得一提的是,林克莱特的话痨特性在这部电影里已经充分展现,即便有日后“爱在”三部曲等优秀代表作,本片的随意知性到底基本消失不见,独立精神总是稍纵即逝仅从了解纳粹残暴和东西德意识形态冲突以及现代艺术的角度推荐这个片子. 问题很多. 首先是作为一个情节剧的叙述上的问题,男主角一家唯一幸存的母亲,自从其父亲自杀后就突然从电影里完全消失了,毫无交代. 还有从结婚起,男主角的妻子就彻底沦为了一个装饰性的角色,基本上只在做爱的时候出现,最后仿佛成了个生育工具. 然后本片存在大量“男性凝视”(作为男性我承认美女很养眼),特别是在看过《蓝甲虫》的男性正面全裸之后,这种对比感就更明显. 两位年轻美丽的女配角三点尽露的正面全裸,妻子每逢做爱戏就是各种露点和被聚焦的对象,而男主角再怎么裸,私密部位也通过精确的走位和姿势保证一点儿不漏. 反正我是头一回看电影时觉得床戏太多,本片又不是在探讨性爱主题. 最后多次出现的插曲竟然没有一首是应景的和动人的,都是强行插入取悦观众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