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4月23日上午,省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赵殿增、陈显丹与摄影师陈湘华、邹德四人,一大早就来到了凤凰山机场,在飞行员与导航员的带领下进入直升机机舱,安排与拍摄相关的具体事宜。此时的条件是,在直升机的内舱下方有一个直径约一米宽的投掷孔,还有一架小梯子。摄影时,人要趴在投掷孔的边沿,腰上拴着保险带,以免被甩出机舱之外。根据机内的条件和人员分工,当飞机飞越三星堆上空时,赵殿增负责与飞行员和陈显丹联络,陈显丹则负责观察目标,并具体指挥摄影师,而两名摄影师则要一前一后趴在投掷孔的边沿实施现场拍摄。一切安排妥当后,上午10点30分,成都空军司令部按预订计划下达命令,要求在成都凤凰山机场待命的直升机立即起飞,前往广汉三星堆发掘现场执行拍摄任务。
直升机顶部那硕长的如同大号风扇一样的螺旋桨,在隆隆的引擎声中开始旋转,机体在巨大气流的引力下腾空而起,当上升到预定高度后开始调整角度朝三星堆方向进发。此时,天空晴朗,万里无云,春光明媚。可惜的是地面上飘浮着一层淡淡的雾气,给拍摄带来了一点不便。
陈显丹(左三)、赵殿增(左五)等考古人员与飞行人员合影
当直升机飞行二十分钟后,开始抵达三星堆区域上空。在赵殿增的提示下,飞机开始在2500米的海拔高度上,沿着鸭子河下游向上游一边飞行一边盘旋。考古人员老鼠一样在地下打洞是内行,但从没有像雄鹰一样在空中寻找地面目标的专门训练和经验,这次登机则是大闺女上轿——头一回,所以就变成了十足的外行。只见目标在身下晃来晃去,眨眼就没了踪影,加之从高空俯瞰地面,矮小的农舍与碧绿的田野、土坝、高埂没有多大的区别。三星堆周围七八家大大小小的砖瓦厂几十根烟筒丛林一样树立着,且根根烟囱都喷泉一样向外大口大口地吐着浓雾,更加搅乱了已经无法准确定位的视力。机舱内,机器的引擎声轰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震得里面的几个工作人员无法听到对方的讲话。在这种情况下,负责与飞行员联络的赵殿增见左指右指总是指不到点子上,便急忙从随身携带的一个皮包中拿出纸笔开始写起来。每写完一句“向左500米”或“向右前方700米”,便撕成纸条递给导航员,导航员再转告驾驶员。驾驶员按照字条所写数据摸索前进。细小的字条如此递来递去,飞机在空中颠来倒去,仍然找不到准确目标。情急之中,赵殿增再递字条要求下降,但飞机下降后被雾气所挡,连那些房舍、烟囱之类的建筑物都看不清楚了。飞机只好再度升高,在鸭子河边转了三圈后,天空开始有云彩飘来,地面的雾气越发浓重。导航员朝赵殿增摇摇头,摆摆手,表示这次已无能为力了,需要马上返航。赵殿增把这一意思传给陈显丹。陈显丹只好指挥两名摄影师匆匆忙忙地冲地面三星堆一带拍了几十张照片,算是结束了这次航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