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类群体并不是孤立地发挥作用的。它们和其他类似的群体保持着经常性的联系——从而形成了人类的一些普遍礼仪,例如,问候、访问、设宴款待、建立联盟、通婚和发动战争。这些关系密切、得到扩展的群体,即由40~50名成员组成的亲属群体,相互之间都非常熟悉,并且分享着同样的价值观、规则、习惯和风俗,他们的信念是依靠神话、仪式和宗教来维持的。在所有这些成分中,家庭是核心的组织机构,不论它是一夫多妻、一夫一妻还是一妻多夫。
正是为了使我们能够生活在诸如此类的社会中,大自然才对我们进行了训练,使我们做好了准备。降生在这个当今世界上,竟然能够对这种体系产生强烈的震动,其原因就在于此。我们是经过进化而来到这个自然世界上的,我们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的原型天赋,为我们在这个自然世界中度过我们人类的自然生命做好了准备。有一系列安排好的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以一套新的原型规则作为媒介,寻求在发展人格与行为的特征模式中得以实现。每一套规则都对环境提出了它自己的要求。如果环境不能满足这些要求,那么,一个明显的后果就是“原型意图受挫”(the frustration of archetypal intent)。例如,只有当一个像母亲那样的人物在场时,或者受到其行为的激活时,婴儿与母亲的原型系统才能得到满足;只有当一个像父亲那样的人物在场时,父亲的原型系统才能得到满足;而异性爱的原型系统则只有当一个合适的配偶在场时才能得到满足。如果这些人物中的任何一个都不在现场,那么,这种原型系统就会潜伏在无意识之中,其发展将会受到抑制或者遵循一种脱离常轨的过程。综上所述,人生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实现原型计划。个性化就是对这种原型计划的尽可能有意识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