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她在外交事务上的建议一般是具有进取性的,这不足为奇,只要我们记住她的少女时代,记住她的种族自豪感,记住她对外国及其资源的全然无知。人们普遍认为,被派去劝说额尔金勋爵离开大沽的特使耆英无功而返时,正是傲慢的叶赫那拉氏让皇帝颁发了那道上谕,令耆英以所赐“绸带”自尽,以示“皇恩浩荡”。皇帝拒绝批准钦差大臣叶某在广州与英国人谈判贸易问题,也是她的主意,这个决定直接导致了广州城于次年被外夷占领。那时的史家和笔记作者们留下的记载中,有一点通常是显而易见的,即皇帝的看法和作为都被忽略了,皇城和帝国的所有事务都得听从叶赫那拉氏,这件事本身,在一个不许女人管理国事的国度里,已经足够引人注目了,而我们还要记住,她当时仅为一介嫔妃,年仅二十二岁而已。
为了防止皇太后的几个名字和头衔发生混淆,应该解释的是,其家姓或族姓叶赫那拉,是在她被选入后宫之前和被选入后宫之时北京人对她的称呼。在宫里,在她被晋封为圣母皇太后(西太后)之前,她依然是叶赫那拉氏,但更多地被称作“懿妃”。作为共同垂帘听政者和圣母皇太后,皇帝下诏给她的正式封号是慈禧,还有很多尊称被加到这一封号之前。对于广大百姓,她既是皇太后,又是老佛爷,在她统治的末年,后一个亲切的尊称流行于北方。